差別是色彩對比的本質,共性是調和的根據。削弱對比程度,增加共性,使強烈刺激的各色逐漸緩和,是減緩對比而取得色彩調和的有效方法。
(1)色調關系調和
色調關系調和是在對比色各方中同時混入同一要素的色,使對比著的各色形成具有共同色素的調子。同一要素的色混入得越多,越容易取得調和,但調和過分又會走向另一極端。
明度主調調和:在對比色各方中混入白色或黑色形成明度主調調和,使明度提高或降低,純度也降低,削弱原色相的個性和過干強烈的對比。
純度主調調和:在對比色各方中混入不同量的同明度灰色形成純度主調調和,使純度降低,色相感也被削弱,畫面在保持原來的明度對比的情況下,變成含蓄穩重的調子。
色相主調調和:在對比色各方中混入同一色相,形成色相主調調和,使對比色的色相互相靠攏,形成具有共同色素的調子。
(2)面積調和
面積調和通過增大或縮小對比色面積獲得一種色與量的平衡,以此來調節色彩對比的強弱。面積比例相差越懸殊,對比關系越調和。德國色彩學家歌德認為色彩的明度與面積成反比,明度越高的色面積應該越小。他推出的色彩和諧面積為:黃:橙:紅:紫:藍:綠=3:4:6:9:8:6。蒙塞爾認為色彩和諧的面積比與純度有關。如果把飽和的紅色與綠色相配置時,要把紅色的純度降低或將其面積縮小為綠色的一半,才能取得和諧的效果。因此,較強的色要縮小面積,較弱的色要擴大面積,才會取得色彩的平衡關系。
(3)秩序調和
秩序調和是通過重復、漸變、節奏等有秩序、有規則變化的方法使畫面取得和諧的美感。
重復是將一個或幾個色彩要素組成的小單位作連續或交替的重復,給人印象特別深刻。
漸變主要是指色彩像光譜或色階那樣依次排列,反映出或由深到淺,或由灰到純,或由冷到暖,或由小到大,或由強到弱等逐漸過渡的節奏。也可以將對比色對、補色對作由此及彼的互混,如:紅到綠、黃到藍、橙到紫……
節奏是將色彩的明暗、鮮濁、冷暖、形狀等進行高低、強弱、起伏、重疊、轉折、方向等的不規則變化,產生一種較自由的或深或淺、或灰或艷、或冷或暖、或強或弱、或高或低的運動感強、有生氣、充滿個性的節奏美感。
(4)隔離調和
配色時,相鄰的色彩過于融合或過于強烈時都可以用另一種色來間隔。分隔能使模糊的色彩關系變得清晰,使生硬的色彩關系變得融合。
①將相對比的色遠離,利用色塊的位置變化進行隔離處理,取得調和的效果。
②在對比色之間插入與雙方都有關的色來達到調和,如在紅色與綠色之間置入黃色。
③在對比色之間插入與雙方都不發生利害沖突的黑、白、灰、金、銀等中性色。
④采用黑、白、灰、金、銀或同一色相勾勒輪廓,耀加對比色間互相聯系的因素。
⑤把大塊對比強烈的色分割成小塊后再間隔組合,削弱對比的強度。
(5)空間混合調和
間混合強調通過對比色的并置組成富有特殊對比韻味的色彩畫面。將鮮明對比的純色以一種極小面積的交替混雜狀態并置,色彩間就會發生同化作用,視覺中各色的感覺與原色相產生差異與變化,加之視距的影響,就會產生特殊的色彩視覺混合效果。
本文地址:
http://www.grejngc.cn/fhweb/post/745.html | 分類:其它設計信息 |
次閱讀